园林绿化园林建设范文10篇安博体育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23 23:54:58    浏览:

[返回]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城市建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建设作为城市中的重要景观建筑,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为人们提供优美的视觉感受。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和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对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充分发挥园林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城市污染的作用,发展城市绿色经济,促进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

  园林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增加,造成城市环境的不断污染。这时,人们必然会开始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园林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关系:(1)园林的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园林建设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相关部门也应该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的园林规划。(2)园林需求和供给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①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优于农村,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设施具有更高的需求。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的需求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②园林的供给应在不破坏城市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园林的建设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园林需求和供给,都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应该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园林建设。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深入落实,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迅速。城市园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园林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应该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一个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情况是该城市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不断发展园林经济。在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是后期带来的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因此,城市各部门都不断的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城市园林经济。

  4.1缺乏对现代园林建设的认识。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观念更新迅速,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的提升,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也更加趋于现代化和多样化。基于此,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并不能仅仅的进行传统的草木种植和绿化等建设。城市的园林建设,应该在遵循现代化和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使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但是,在现阶段的城市园林建设中,人们缺乏对现代园林建设的认识,不注重对城市园林建设的创新和发展,依然只是进行传统的种植植物和简单的绿化工作,千篇一律,对人们缺乏吸引力,并不能对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4.2城市园林建设难以带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美化城市环境,还要做到对城市中原有的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建设之间的发展并不协调,城市园林建设和绿化工作较为滞后,简单的绿化和治理根本不能解决由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由于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使得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较为困难,即使开展园林建设,也将其作用仅仅的局限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增加绿化面积中,城市园林建设难以带动生态经济的发展。4.3园林建设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限。在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从事园林建设的专业人员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我国各大高校园林建设相关专业的开展历史也比较短,开设课程也主要是以我国传统园林建设知识为主,缺乏对现代化和多样化园林建设知识的学习,使我国的园林建设专业人员较为缺乏。另外,园林建设人员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具有专业园林建设知识和丰富园林建设经验的老工人退休,但是新进的年轻工作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不足的现象,如果不能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引起园林建设技术断层的现象,阻碍园林建设的发展,无法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

  5.1鼓励园林企业的发展。园林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对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规范园林市场的发展,促进园林企业参与到园林市场竞争中。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建设以及园林的养护管理都实行竞争机制,促使园林企业的园林建设和养护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推动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5.2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不仅是加强城市园林建设,促进园林经济发展的措施,也是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目标。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时,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应该重视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建设,将区域特点融合到城市园林建设中去,在园林建设中体现该区域的自然风情和人文特点。(2)城市园林的建设要充分的发挥其生态效益,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不断的改善,促使其进行良性循环,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5.3运用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城市园林建设。传统的园林建设仅仅以植树种草为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审美的要求和园林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力求进行现代化园林建设,将现代化的元素和理念融入到园林建设中去,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改善原本封闭的建设理念,实行开放化园林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建设范围内,在城市的路边、街头甚至郊区和城镇都开展生态园林建设,扩大园林建设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园林建设的优点,实现园林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基于此,我们应该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开展园林建设的投入和产出计算,对园林进行市场化经营,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5.4进行特色化的园林经济建设。要想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园林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必须开展特色化的园林经济建设。城市在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园林经济的发展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园林发展的规划政策。然后,再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加入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引进其他地区先进的园林建设理念,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

  园林经济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城市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对现阶段园林建设中存在的对园林建设认识不足以及缺乏专业园林建设人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运用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提升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视程度,鼓励园林企业的发展,进行特色化的园林经济建设,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促使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裴晓阳.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4):133~134.

  [2]冀广超.园林建设和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6(13):194~195.

  [3]付学英,李铁松.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J].现代园艺,2015(16):164.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建设在能源资源的消耗方面都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使节能技术在园林建设中得到充分应用,以解决我国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1.1园林建设的主要内容。园林建设要考虑的因素众多,首先,园林的类型要符合所在城市的特色,能够体现出该城市独有的风格,成为代表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其次,园林所在地区的地质状况、能源拥有量和绿化等情况,也会对园林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者的理念、设计风格也同样会体现在其中[1]。1.2节能型技术。节能型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以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园林建设中,通常会采用节能型技术减少能源损耗,使得有限的能源能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近年来,节能型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分为主动式节能和被动式节能2种。2.1主动式节能。主动式节能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与电能的转换,资源将会实现更高的利用率。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往往会导致节能设备的实际效果不能完全展现出来,也就使得这项技术得不到大范围地推广。因此,为了实现节能目标,将节能设备广泛运用在工程建设中是很有必要的。2.2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节能所不同的是,被动的节能方式不仅要围绕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在充分了解园林设施所在城市的水文特征和气候特点以及周边的环境等因素后,并将它们视为整体才可以实施[2]。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被动式节能方式的关键点是不能脱离园林和城市的风格特征,力求实现园林风格和城市特色的和谐统一以及欣赏和实用的双重效果。

  3.1设计方案的优化。和其它建筑一样,园林设施在开工前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方案设计,考虑建筑风格、需要使用的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安排等。一般来说,在这个时期,方案设计就要充分运用节能理念,使这个观念自始至终贯彻其中。建筑风格要与周边环境相适应,选择建筑材料,也要做到物尽其用,更重要的是,让每位施工者处于合适的岗位,充分提高工作效率。3.2生活废水和雨水的利用。对于平时生活中洗碗或洗澡所产生的废水,大多数人一般都会选择直接倒掉,阴雨天气的雨水同样如此,很少有人把雨水蓄积起来用在别的地方,浪费了许多水资源。我国水资源缺乏严重,因此,在园林建设过程中,通过完善相关的设备,将生活污水和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用来浇灌园林植物,既实现了资源的二次利用,又提高了绿化水平[2]。3.3节约建筑材料。对于园林建筑来说,决定其性能的是建筑本身,同时和所使用的材料有很大关联。在园林建设中,节约建筑材料意义重大。首先,避免因摆放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与损耗;其次,让每一份建筑材料都用到合适的地方,发挥其最大功能;最后,在充分保障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应以减少建筑成本的使用为主要目的。

  节能理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现代人的共识,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节能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是这个理念的具体实施,也使以往被认为无用的资源得到了二次甚至是多次利用。在以后的发展中,节能技术的大范围使用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1宾梅.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技服务,2016(9)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快,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提高环境质量的呼声不绝于耳,城市园林作为影响人们居住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是任何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集中表现,是该城市居民展现道德建设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城市园林这些无法取代的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这些年来安博体育,园林工作者在城市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在城市扩建或新兴城市的建设中,地基的填充物多为城市的生活垃圾或者是旧城区改造中产生的废料,有的地段地势相差比较大,

  这意味着需要填充更多的垃圾或废料,而这样就根本没有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虽然一些城市会在填充垃圾或废料的上部覆盖一层土壤,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植物生长的问题。此为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一些绿化工人在栽培植物时,为了省力树坑穴位挖掘较小或较浅,植物的根系没有完全舒展开来,经常存在窝根现象,植物种植以后没有设置专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及时施肥浇水,这些都是导致植物成活率低下的因素。即使植物幼苗得以存活,也因没有及时的给予施肥料,也非常的瘦弱,抵抗能力差,极易发生病虫害,由此也可能造成植物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总之,城市园林建设中栽培的植物是工人依据城市规划栽植的植物组的群体,如何提高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质量和提高植物栽培后的养护工作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由于城市绿化施工单位在购进苗源的时候,大多不是从一个苗源基地选择苗种,因此会出现植物的苗培质量参差不齐。栽培的苗木的质量和规格参差不齐,绿化后的效果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更无法植物栽培后绿化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小区建设,居民对植物栽培后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要求时间短暂,但是建设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在购进苗木时选择的规格较小,因此在栽植后绿化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不能满足居民短时间内对绿化的要求。有的施工单位选购了规格较大的苗木,栽植后绿化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大规格的植物,由于各种因素会导致在移植或栽培的过程中发生死亡,植株成活率不高,后期的养护困难,造成了苗木资源的和养护资金的浪费。近些年来虽然大规格树木的移植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移植费用居高不下,被大多数施工单位所拒绝。总之,到了植物栽培的黄金时期,他们就到处抢购苗木,造成苗木来源相对复杂,尤其是苗木资源相对缺乏时期,有的苗木购买商为了能够采购到苗木,不顾其质量,只顾数量的抢购。这种情况下采购的苗木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有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苗木的适应性,导致与环境不符,更甚者是采购的苗木中有的感染虫害,使病虫害在苗木之间交叉感染。为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很有必要在本地建立苗木供应基地。

  北方天气干旱降水量小,适合城市园林建设所需的植物种类稀少。城市园林除了绿化环境和工人休息享受自然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其整体的表现效果。我国的北方地区,越是靠近高纬度的地区,降水量越少,适合该地区园林建设所需要的植物种类更加有限,城市园林建设因此容易造成绿化单一。即便是从其他区域移植其他物种,因不适应条件,成活率也比较低,还容易造成园林的整体效果不协调,不能达到居民要求的绿化效果。为此,园林建设中栽植的植物要多物种相互结合,城市的特有本色、历史底蕴等也要在城市的建设和雕塑中得以体现。

  我国许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实际需求,更多从政治因素考虑,受到政治决策影响较大,而一些城市管理者为了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政绩,浮躁、盲目风气盛行,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计成本,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合理结合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做好以人为本,打破原有的城市园林建设思维方式,树立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思想。具体可以做到从以下几点。

  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众多物种的独特一个,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要尊重自然规律,因此,我们在规划和建设城市园林中,需强调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享受自然。人类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地球到处都是人类建设的奇迹,大自然已被人类改造的面目全非,在城市生活的居民更是大自然的美,因此,城市园林建设作为弥补城市建设中缺失的大自然的美,要选择一种理性的方式回归自然。所以,我们在对园林进行规划和建设中要坚持以人文本,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建设城市园林。

  随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其精神方面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环境对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具有更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从城市建设的整体出发,为人类创建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这既是人们迫切需要实现的愿望,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是现在城市中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逐眼前短暂的利益,不重视城市园林建设,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导致了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总体发展不相协调的情况,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园林之间的关系,需科学的布局,合理的规划,整个城市面积中园林绿化建设的面积要达到相应的比例,使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实现城市园林和人的需求、园林和经济发展、园林和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

  很多城市的园林建设中,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城市园林的无序规划、布局分散和过多的人工雕琢等等,城市的园林规划和建设应该履行生态优先及城市整体规划优先的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坚持以生态平衡为先,着眼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将大自然的环境引入到城市,形成一个“城中有林,林中有城”的美好景象,使城市和园林景象相互融合,科学合理的布局园林建设中的各种苗木,这样,优化了土地使用率,使城市中有限的土地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此外,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也要对个植物物种进行合理的配植,对不同植物种类的特征进行分析,综合配植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可以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避免了栽培单一物种,使城市园林更具有大自然的天然和野生的特点。

  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普遍使用的几个植物群体是藤本植物、灌木及乔木、草本植物等,在大自然中它们有各自本身的特点,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各有不能相互替代的优点。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充分的考虑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该城市的功能及栽培植物的生活习性,不能盲目崇拜,大量购进。要依据城市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栽培适合该地区生活的物种,在这个条件下,在合理配植草本植物、灌木及乔木等搭配。总之,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确定适宜该城市栽培的植物,决定是栽移一些外地物种,这样考虑仅仅节约了植物栽培后的养护费用开支,还更大程度的展现了林园的价值。

  每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城市园林建设也必须考虑到该城市的特色,城市特色因素也要充分融入到栽培植物的选择上,苗木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因为这些苗木能够更好的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成活率高、成长迅速等优点。此外,栽植具有乡土特色的植物还有其具有对本地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城市园林建设中一般都是以乡土特色植物为主体,也可以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这样可以增加整个城市园林的稳定性,外来树种的引进也向市民展现了乡土植物以外的生物群落外貌。

  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城市地貌一般比较单一土质条件差等缺点,因此适合该城市的植物物种相对稀少,城市园林形成的生物群落结构比较脆弱,很容易导致树木死亡和草场退化,发生病虫害等情况,城市园林稳定的基础是园林建设中栽培植物的物种多样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种有其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所以,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必须要坚持各物种之间种植相互搭配,保持园林建设的物种多样化,这样城市园林的稳定性得以加强,使城市居民真正享受到大自然的风光,四季更替,鲜花绽放、绿色长存。

  居民才是城市的主体,因此城市的园林建设必须要符合居民的心理要求。园林建设要以人为本,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前提。城市中的每一处的园林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考虑到人的视觉、行为和心理感受,建设具有独特景观的园林,让居民从身心感受到园林给其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园林建设的人性化。不管怎样奇思妙想的设计园林景观,都需要考虑到居民随时随地消遣,时时刻刻让居民留恋园林景观中的美景。让每一位居民身处园林有一种园在画中,人在画中的感觉。只有这样,园林建设从人文方面才可以说是成功的。总之,一座园林的建设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把人的满足作为园林建设每时每刻的追求。

  如今的城市园林规划及其建设,应从人的需要出发,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目的,实现城市与人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的具体建设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到城市园林建设中,并遵循自然环境的生态规律,对植被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园林在城市的自身价值以及让人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真、善、美,为我们创造一个完美的乐园。

  [1]史素珍,李红星,郭风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2]韩晓莉,宋功明,王军.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方法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3]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1,(02)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膨胀,高楼林立,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产生大量的固体和气体废物,水质与空气被污染,噪音、光,热及视觉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球的碳平衡,氧、水、热平衡,人们面临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巨大任务,因为一切生物都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一定空间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互相适应、互相制约、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循环过程,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即生态平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内大量植树,栽花,种草,用园林绿化人为的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们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通过它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用它们吸收有毒气体,减轻空气污染和防尘杀菌,防病治病,用它们降温增湿,调节小气候、减弱噪音、防止沙尘等。

  城市与自然融合是城市未来的希望,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拟定《马丘比丘》指出:“城市要取得生活的基本质量以及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筑,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再统一”。近二十多年来,美国正开展城市森林运动,目标是从国土规划入手使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覆盖大片国土,城市建立大型公园,创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绿岛,在缓和地球“温室效应”方面作为今后重点,美国计划在城镇地区植树一亿株。每年美国因燃油产生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美国通过植树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降低美国城镇地区的温度,任务完成以后每年将吸收1800万吨二氧化碳,每年可节约40亿美元能源投资。据法国测定,百货商店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400万个,而公园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100个.据上海园林科研所测定树木的减尘率是38.8%-52%,草坪的减尘率仅为16.0%-39.3%.据测定,松、柏科、木兰科、忍冬科等植物中有许多种类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松、桦、柞、冷杉等植物可分泌杀菌物质,能杀死结核杆菌,白喉菌、霍乱菌、痢疾菌等。

  生态园林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提高单位面积绿地中的叶面积系数,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用改善人居环境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人的寿命,将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融入绿地中,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使人们在风景秀丽,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幸福、健康的生活。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城市园林绿化得到恢复和发展,1983年市政府提出“四季长青,三季有花”和“绿化、净化、美化”的绿化奋斗目标,并开始了环城公园治理工程,1985年开始建设三桥至秦俑馆的万里风景路,群众义务植树一年比一年深入。截止2004年先后举办过多次花卉、盆景展、吸引了大批群众参加和参观,建成了青龙寺公园,西郊公园,文景公园等等,随着西安城区的扩大,西安市人口已达716万,西安市建成了一环、二环、西安城市绿化得到了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不仅道路进行了绿化(包括一环,二环的绿化),增加了张家堡绿化广场、南门、大雁塔南、北广场以及曲江芙蓉园等。西安高新开发区与西安经济开发区都增加了大片绿地,使西安市拥有59座包括部分绿地广场在内的公园,占地总面积1143.7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267.56公顷,使西安人均绿地达5.03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06%,取得了显著的绿化成绩,近若干年来个体绿化公司的发展也为西安绿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大地上,近十年来开展了“园林城市”建设,经表彰达到“园林城市”的已有十二个,其中没有西安市。在去年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介绍说:我国共有建制市662个,城市人口4.8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覆盖率分别为30.2%和23.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83平方米,西安市则低于此项标准。又如我国首批园林城市—南宁市,2002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5%,人均公共绿地达8.9平方米,西安市与先进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西安市行道树的规划建设,大街道优于小街道,僻背的街道更差,甚至没有行道树,炎热的夏季在南二环行走,常常无树遮荫还要晒太阳,因为有些地块根本没有设计行道树;有绿化美称的新加坡近年来特别强调人行步道的遮荫。因此,道路两旁植树不仅要顾及小街、背街、要认真开展对缺少行道树的地方进行补栽。在树种上,特意安排好市树,市花的栽植,对骨干树种如国槐、法桐、榆、银杏、女贞、白皮松、栾、合欢等可搭配其他适地适树进行栽植,在西安市要注意规划建造防护林。在行道树的管理上要严禁架线工对树木的疯狂修剪,要及时用无污染或低污染防治法防治树上的蚜虫、木虱、各种蚧壳虫、红蜘蛛、食叶害虫与蛀干害虫。

  西安市的公园为数不多,特别大型公园太少,有的公园水质被污染,甚至散发着恶臭,从城市生态园林的要求出发,要在城区内比较均匀合理的布局各种类型的公园,特别要建大型公园,以增加城市绿化中的“绿岛”,改善城市环境。在公园设计上强调人性化的理念,作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使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能零距离接触绿色,休息和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泓清水,一片绿荫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情,一片湖水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人们劳动之余可以沿湖岸散步,欣赏清澈的水面,或是水上泛舟,两三人或四五人划船,戏水,诗情画意陶冶情操,因而公园要有一定面积的水面。西安市十余年来建设了各种广场,除绿化广场外,其它一些广场绿化还不到位,应根据广场情况进行一些周边式,中心式的绿化,栽植树木,建立花坛,草坪或进行各种形式的嵌草铺装。

  西安市工厂,机关,学校以及小区绿化自解放以来都很重视,现已涌现出省级园林式单位6个,市级花园式单位15个,绿化美化单位6个,市绿化达标单位34个,特别是新开发区,成片的绿地大量在增加,但在市区里不重视绿化的部门仍然存在,有许多单位至今还没有绿化,因为它们除建筑外全是水泥地面,根本没有绿化空间。在绿化设计方面近些年来以草坪为主或以修剪各种造型的绿篱为主的局面还没有改观,应进行一些绿化改造,在设计方面要强调乔木,灌木和草的科学搭配比例,逐步达到5:3:2以发挥乔木的生态作用。加大对园林绿化的立法管理,建设单位必须预留绿化空间,对破坏园林设施或植物者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

  垂直绿化少占地、见效快,可充分利用墙、栏、柱、坡等栽植藤本植物、攀缘植物、垂吊植物起到绿化、美化作用,例如:爬山虎、迎春、紫藤、凌霄、扶芳藤、藤本月季、金银花、木香、牵牛花等,有计划的推行屋顶花园,西安市立体绿化比较少,应大力发展,将平面绿化上升为立体空间的绿化。

  在当前体改中要加强园林机构的领导,而不是削弱;要重视生态园林建设并加大对园林投入,特别是园林机械现代化的投入。有的单位连洒水车都买不起,要建设自动化的喷灌设备,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将处理过的水用于园林植物的浇灌;在树木修剪方面,现在仍很落后,还是依靠农民架梯上树人工修剪,而在大树的高端根本无法修剪。上海市早在1986年前就对树木修剪养护机械进行研究,用130曲臂式液压登高车,用新加坡引进的液动剪枝工具,一台英国引进的EXENCO160TD型树枝粉碎机进行配套实验,能剪高达10米以上的树枝,每剪下6-8车的树枝,可切割成一车木屑,现场处理树枝不影响交通和市容,木屑可以用来造纸,制纤维板或用于改良土壤。因此,要投入资金加大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机械现代化,如大树修剪、掘、移植、铺草、绿篱修剪等机械,将会给今后西安园林绿化事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城市园林绿化是充分利用城市中自然条件栽植树木花草,结合园林艺术手段营造园林建筑、小品、园路等设施,为人们创造一个工作,生活和游憩的绿地空间。

  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国土绿化的组成部分,惠及当代,荫及子孙,是一项庞大,世代相承的系统工程,应根据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理论、吸收有毒气体理论、改善城市小气候理论、促进气体交流和除尘杀菌理论、通过城市园林绿化调整人居环境的生态系统,使城市成为具有生态、自然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让我们共同为西安市建成一个“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而努力奋斗。

  胡年治丁绮《西安园林》1986西安城市绿化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特点

  我们会将节约型园林与节约型社会联系在一起。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使原材料、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极度短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建设部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促进了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环境问题的凸显,资源的紧缺,是园林绿化行业面临着的挑战。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综合效益,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园林绿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节约型园林要求资源和能源的投入最小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绿化建设模式。结合当前的实际,在现行的园林绿地建设中,注重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提供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地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屏障,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环节中,遵循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消耗,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最佳的居住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蓄水保水、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园林绿化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尊重自然规律、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加深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加速,城市发展与耕地紧张、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等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的生态起着关键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通过重建生态系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是减少园林绿化投入,也不是降低绿化档次和水平,而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从技术进步、资源集约利用、规划设计和改善管理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了节约型绿化的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清晰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认真做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将创建工作渗透到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人为本,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从实际出发,追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注意投入产出的合理化;把握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节约保护,让市民感到舒适,让客人感到满意、感到亲切。在城市绿化建设发展的理念上日渐科学。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享受城市园林建设带来的好处。从节约型社会概念来看,节约型园林包括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问题,就是怎样在绿化中节约资源和能源问题。发挥改善生态和环境方面的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讲到园林问题的文化,从文化的角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把节约型园林,看作是资源和能源投入最少化,产生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园林绿化的建设模式。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铺张浪费的风气十分盛行,在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违背自然规律的园林绿化手法屡见不鲜。不讲科学的建设,造成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带来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口号,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及时。坚持走节约型绿化路子,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建设资金,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为城市环境提供高效能的生态保障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节约资金,坚持用最少的钱,建成又多又好的绿地。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重形象轻效益的现象。注重节约用水,注重节约用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城市绿化涉及城市用地、资金投入、材料选用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弹性投资项目,淮安着力挖掘潜力、强化节约,使有限的资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保留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设园林设施,形成了植被丰富、景观优美的公园。坚持就地取材,拓展绿化空间,挖掘土地资源,探索高效利用土地的方式、节水措施。

  党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变环境问题,提升环保执政能力,成为我国环保部门走出困境的关键。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合理确定城市经济、生态功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城市绿地定额指标,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报告指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国家政府发挥着统筹的功能,对保护环境的主体地区给予有力的支持,对这些地区作出的牺牲给予补偿,是国家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兼顾公平”,让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环境实质上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人们缺乏持续发展意识,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潜伏着资源与环境的危机。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自觉性。政府除了帮助和促进环境保护主体地区大力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甚至破坏的经济外,只要建立起长效的补偿机制,相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建设和节约并举,发挥绿地生态功能为主、景观为辅为城市绿地建设方针,以节约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1严玲璋、陶康华、周国棋.城市绿化生态学问题的思考(上)[J].上海建设科技,1999(05)

  安博体育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企业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是从事工程项月管理的企业受工程项目业主委托,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分阶段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在项目建设前期,企业应了解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项目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配合前期土地交付,熟悉建设场地的相关情况。在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根据总平面图对场内的临时道路、排水设施、施工围墙及办公位置进行布局。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组织定位、红线、灰线、坐标等验收工作,审核施工专项方案,监理、施工单位人员、设备配备情况复核。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是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即质量、进度、成本控制。

  由于项目管理思想逐步推广到园林业,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项目成本管理的思想日益为企业所重视。对于园林施工企业而言,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等企业活动对企业的项目成本进行控制,达到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和提高企业盈利的目的。成本控制的实现是对项目成本的管理,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工程项目决策成本控制、招投标费用成本控制、设计成本控制、园林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项费用中,园林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费用是主要的,通常占90%以上,因此,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可以从某种意义上理解为是园林工程项目施工活动的成本控制行为,主要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和管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作为园林绿化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以及成本考核六个方面。作为施工项目的经理,应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预测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信息,并通过有系统地控制、核算和分析等工作,保证和控制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满足预定的计划成本对于成本控制活动而言,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中每个环节都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成本管理活动应被视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有相应的建设周期,由于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造成项目成本也随之变化,只有不断计划、组织和控制项目成本,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调整,才能保证项目成本的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进行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实现成本计划,降低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把影响园林工程项目成本的各种成本控制在成本计划和成本标准之内,并尽可能地使耗费达到最低,以最小的投入得到一定的产出,使该项目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以下系统的过程,对园林企业活动成本予以管理

  在项目前期,企业应结合相关活动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予以控制。特别是对于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高的施工项目,园林企业要更加认真和重视,在加快工程进度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质量。企业可以综合考虑降低项目的资源消耗,并增加工程收入,向委托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达到双方共赢的最优局面。在编制施工预算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基本成本费用,并将其合理地列入施工环节成本预算。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与建设单位协商取得相应的补偿,从而达到增加项目预算收入的目的。工程的变更必然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影响,包括工程内容的增减和施工工序的改变,进一步影增加工成本费用的支出。针对这一情况,项目承包方应就根据工程变更造成的施工方法、材料供应、机械设备使用、劳动力调配和工期工期影响程度,重新对实施内容进行合理估价,与建设单位协商通过工程款结算从建设放取得合理补偿,保证企业的正当利益。

  在项目施工阶段,园林企业应该采取有效做事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选择恰当的施工机械和施工顺序,并组建高效的流水施工组织。在施工环节,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对成本予以控制:

  (1)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园林企业必须明白选取的项目施工方案应该同时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园林企业降低项目成本的主要手段,在项目开工期,企业应该根据工程情况制订将要采取的技术,作为降低成本的手段列入施工组织设计。

  (2)在施工环节实施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立各级质量自检人员,专人定点、定岗、定责的负责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与此同时,企业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项目质量隐患,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由于不必要的物力、财力、人力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对苗木栽植和养护的管理,更应该严格把好质量关,否则苗木的死亡不仅增加了工程成本,还有有可能给工程形象和公司的信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在可能的条件下,加快施工进度,合理控制人工工时和成本。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凡是按时间计算的成本费用,企业在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的情况下,都会有明显的成本节约。施工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从施工进度角度考虑,控制施工成本。

  (4)优化材料费用和机械使用效率,降低项目基础成本。对于园林施工企业而言,材料成本通常在整个项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一般可达70%。左右,但往往都有较大的节约潜力。特别是对其他成本项目出现亏损时,企业可以从材料成本上进行深入考虑,通过材料成本的节约来弥补其他项目的亏损。

  项目竣工过程也会发生部分成本,企业在最后阶段也要注意对相关成本的控制。竣工环节对企业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环。但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考虑,企业应尽量缩短收尾工作时间,合理精简人员,及时办理工程结算,控制竣工验收费用,将成本控制的思想贯穿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自然观,发挥城市特点和优势,实现园林建设的个性突破和良性发展

  科学发展自然观的实质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问题,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又不破坏自然,并使其能够持续地供给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所需。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与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发展与限制的矛盾。

  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自然观要求,按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指出的那样,根据当地的特点,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按照这一原则,我区的园林建设应该体现以下特色:突出滨海旅游城市风格,为居民提供符合“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海滨城市”定位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种文化、体育、科技游园和休闲场所;充分利用城郊风景林地开辟城市森林公园,逐步构筑并形成市民与自然相互沟通的绿色空间和城乡结合地域休闲带;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旧城改造,高档次强化主次干道两侧的绿化美化和广场绿地建设,选用适合我区自然条件的树木花草,以植物造景为主,恰当设置具有我区标志性特征的城市小品;依托自然环境,建设沿海、沿河等带状绿地和新的人文园林景观。作为城市中心区,园林建设要立足于改善了我区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我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呼应,奠定起我区城市总体风貌的基础。新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自然观的基本要求,我区的园林建设在承袭原有园林建设模式和基础的同时,必须植入科学发展的最新理念,在谋求科学发展上有所作为。

  我市是缺水城市,尽管通过引青济秦等大型调水工程大大缓解了城市用水矛盾,但从长远看,缺水的问题依然不可小视。园林绿化是用水大户,因此,必须解决好园林绿化和生产生活争水的矛盾。要从节水性花木的选择到节水型灌溉技术的采用等多种渠道入手,力求以最小的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需要。截至2003年底,我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9.3%,绿地率为33.3%,人均公共绿地为8.1平方米。按照园林化城市的发展要求,今后5—10年内,我市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3.5%,绿地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这意味着城市要新增绿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特别是海港区,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较大程度地承担着城市建筑用地和城市绿化用地的矛盾,这是一个应当重视的问题。因此,坚持合理利用资源,本着建设与节约并重的方针,注重城市建筑用地和城市绿化用地的协调统一是我区园林建设谋求科学发展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树立科学发展的经济观,探索园林建设新模式,为园林发展注入更大的后劲和活力

  科学发展的经济观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和不断进行建设的同时,必须审视如何将经济活动的方式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以实现单位活动效益的最大化。为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实现城市园林的集约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园林建设中的浪费和损失。此外,园林建设还要采用最新的园林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园林工艺水平。要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园林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当前,有效推进园林建设集约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现有的园林管理体制。要在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法律和政策体系等基本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适应园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新体制,逐步走出政府财政单一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格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在保证城市园林建设投资主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把投资园林建设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对于高标准、高档次、具有较高观赏性和较强娱乐性的园林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思路,建立起有偿提供园林服务的新型发展之路。通过改革和创新,为我区园林建设注入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园林建设科学发展的经济观还体现为其良好的社会效益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带动力。大连市实施大规模城市改造,倾心打造现代化园林城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园林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有利助推器。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必须重视园林建设,这是经营城市必须树立的观念,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手段。

  科学发展的社会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强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它不仅包括人们对多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包括对劳动、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文明需求。园林建设实现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终归宿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美好的心理以及视觉感受。从这一点讲,城市园林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社会观的一个缩影。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第一内容,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才真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承担起美化城市的时代责任,我们不仅要有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廉洁的园林人。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好园林建设的质量关、管理关、廉政关,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实现园林法制化管理,是科学发展社会观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园林建设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侵占园林绿地、损坏园林设施、盗抢园林花木等行为,依法维护园林管理秩序;要坚决维护园林规划的严肃性、以及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规范性;要加强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

  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觉醒,代表了人与自然将进入和谐相处、共存共容的发展方向,是现代文明、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未来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城市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体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在这种文明的背后,必须依靠作为城市所有者的广大市民对城市园林建设的支撑。因此,在完善城市园林法制化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培养市民爱护园林设施的良好风尚。我们有责任在推进城市园林化的进程中,把宣传教育贯穿与园林建设的全过程,成为弘扬城市文明的先锋。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把日常的施工、管护与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安排业务工作的同时安排好宣传工作,使园林业务工作和宣传工作互相促进,互相协调;二是要认真总结我市园林建设的成果,积极传播园林知识,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要重视适合我区特点的园林理论、生态理论研究和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区的园林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四、树立科学发展的统筹观,强化“大园林”意识,努力提高园林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简称EPC)作为一种高度一体化的承发包模式,核心内涵是由总承包企业承担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按合同约定的交付标准按时提交工程产品及服务[1]。风景园林建设包括场地、绿化、建筑、市政、设备等众多专业工程,技术系统比较复杂,决定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有效协调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为此,必须提高建设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水平。由于EPC模式由一个主体单位负责项目全过程,有效解决了建设过程中专业化与协作化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建设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水平,所以,EPC模式在我国风景园林建设领域已越来越广泛地得到推广和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的主要特点是有效地将三维实体与对应的数据结合起来,为设计、采购安博体育、施工等提供相互协调的、内部保持一致的、可进行运算的信息。BIM可以作为一体化管理的一种有效的信息化工具[2],应用于风景园林建设EPC模式的项目管理过程。本文拟对BIM技术在风景园林建设EPC模式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风景园林建设EPC组织架构的基本形式,其次,提出了风景园林建设EPC模式应用BIM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风景园林建设EPC应用BIM的可行模式。

  风景园林建设涉及的专业众多,技术系统比较复杂,为了能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效协调各阶段、各专业、各项目要素之间的关系,合理的选择是使用EPC模式,以提高建设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水平。如图1所示,采用EPC模式,实现了由一个主体单位负责项目全过程的目的,从组织架构的角度解决了存在于建设过程中的专业化与协作化之间的矛盾。基于图1所示风景园林建设EPC模式的组织架构,业主、项目管理公司、EPC总承包商等建设过程的主要参与方,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关系如下:首先,风景园林建设的投资人(或业主):主要负责投资决策;根据投资对风景园林工程的效用需求,提出对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原则要求;选择并委托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管理公司的辅助下选择并委托风景园林EPC总承包商。其次,受业主委托的项目管理公司:建设前期辅助业主进行项目策划;设计阶段主要负责(主导或参与)拟定建造标准,编制设计任务书,确定设计方案,主导初步设计并编制设计概算;招标阶段主要负责审定招标条件,编制交付标准,拟定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施工阶段主要负责审核变更及签证,以建造标准和交付标准为依据,检查和验收详细设计和施工成果;工程交付阶段主要负责拟定移交标准,据此验收评价;同时,开展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竣工阶段负责审核结算以及编制决算。第三,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按既定的建造标准、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相关交付标准及技术规范,全面负责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化设计;全面负责项目采购和施工等工作;履行总承包合同时,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可以使用本公司的资源、也可委托分包商完成部分任务,但必须承担针对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风景园林建设EPC组织架构的运行过程,各参与方(业主、项目管理公司、EPC总承包商)除了按EPC组织架构规定的组织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外,还必须协调好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各阶段、各专业以及各项目要素之间的系统联系,切实做好质量与费用之间的联动、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联动、各参与方之间的联动等,才能有效提高风景园林建设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水平。为此,一种合理的选择是,采用集成项目交付(IntegratedProjectDelivery,简称IPD)方式,据此实施风景园林建设EPC业务。风景园林建设EPC业务过程采用IPD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第一,组织虚拟设计、采购、施工,共同探讨能有效协调各专业、各项目要素之间关系的解决方案,实现基于统筹平衡的项目优化;第二,组合必要的资源开展实际建设活动,并在建设过程中对实际建设效果进行全方位监测,如果发现问题,则共同探讨整改措施;第三,当建设条件发生变化时园林绿化,通过重新组织面向后续建设过程的虚拟设计、采购、施工,达到新的平衡。

  采用IPD方式,必须建立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贯穿于建设全过程,实现基于信息交互的集成的、并行的设计、采购、施工[3],为此,必须创建能帮助各专业人员开展协同工作的信息交互环境,包括信息传递、集成、可视化及管理应用等,实现如图3所示的集成的、并行的信息传递。

  为了获得IPD要求的信息交互环境,必须借助BIM技术,通过创建基于BIM的风景园林建设EPC信息模型,研发具备虚拟设计、采购、施工以及全过程实施控制辅助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能够实现信息交互的环境建设。首先,在设计阶段将风景园林建设的主要参与人集合在一起,面向建设全过程,通过组织虚拟设计、采购、施工,建立风景园林建设过程的综合平衡,当实际建设过程发生因干扰导致的条件变化,则不断重复上述虚拟过程以维持建设过程的平衡关系。其次,通过实时监测,跟踪不同建设阶段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反馈给相关专业人员,以便对后续建设过程进行整改,要么规范或调整设计、采购、施工等的建设行为,要么通过重新虚拟确定新的目标。

  EPC应用BIM的主体单位选择从招投标开始,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就已成为建设全过程的唯一主体单位,需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全面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并协调好建设全过程各阶段、各专业以及各项目要素之间的关系。为此,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迫切需要提高建设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水平,而提高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将风景园林建设EPC模式、BIM技术以及IPD结合起来。EPC作为一种承发包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解决存在于建设过程中的专业化与协作化之间的矛盾,BIM是在EPC条件下采用IPD方式开展风景园林建设必须得到的信息技术支持,IPD是一种有效的高度集成化的项目交付方式。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出于自身业务的需要,具有使用BIM技术的主观意愿,同时,由于拥有比较全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较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也具备使用BIM技术的知识条件,完全可以成为推广应用BIM技术的主体单位。

  将BIM技术应用于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的业务过程,必须借助基于BIM的EPC信息平台。鉴于目前还缺乏面向风景园林建设EPC模式的商品化BIM信息平台以及BIM软件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差等问题,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作为应用BIM的主体单位,需要构建基于BIM的EPC信息平台。图4示意了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4],其中:数据源来源于风景园林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输出;数据层是信息平台的核心,借助于规则和标准数据库,可以建立BIM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之间的影射关系,形成能满足EPC应用要求的包括风景园林建设各阶段和各项目要素在内的信息集成数据库;管理应用主要包括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以及4D可视化等。

  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凭借所构建的基于BIM的EPC信息平台,采用IPD方式,可以有效地将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的相关专业的参与人集合起来,以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为主线所示的应用流程进行协同,借助于EPC信息平台提供的信息交互和决策支持功能,实现对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的有效组织、协调和监督。首先,根据业主对风景园林工程的需求完成工程设计,并采用BIM技术完成风景园林工程的BIM建模,将业主需求转化为工程需求。其次,根据工程需求提出施工现场规划及临时工程设计,结合施工约束条件创建基于BIM的系统数据层,将工程需求转化为施工需求。最后,以系统数据层为基础,支持全过程虚拟设计、采购、施工并为实施控制提供决策支持,实现BIM技术在风景园林建设EPC中的有效应用。3.3.1拟建风景园林工程的BIM建模根据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提出的拟建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范围、设施功能、建设标准、技术标准、设计指标等要求,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的设计人员开展基于风景园林建设EPC信息平台的多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完成各专业的设计工作以及专业设计之间的碰撞检测和优化作业,提交基于BIM技术的拟建工程三维实体模型文件,将业主的功能需求转化为符合工程技术规律的工程需求,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变化了的条件实时地变更设计,实现工程需求的动态表达。3.3.2创建基于BIM技术的系统数据层基于风景园林建设EPC信息平台,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的施工技术人员在不同专业之间开展协同,共同拟定施工方案,完成施工现场规划和临时工程设计,提交基于BIM的施工现场三维实体模型文件。在拟建工程三维实体模型和施工现场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拟建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验收、试运行、风险承担等约束条件,集成施工信息,完成风景园林工程4D、5D等层面的BIM建模,最终形成基于BIM的系统数据层,将工程需求转化为施工需求。3.3.3风景园林建设EPC信息平台在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风景园林建设EPC信息平台除了能为风景园林工程总承包提供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所需的协同工作环境外,借助基于BIM的系统数据层,还可以被应用于风景园林建设EPC的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①项目管理应用。以系统数据层为基础,风景园林建设EPC信息平台可以将相关项目要素的计划与控制信息关联起来,为实现全过程、多要素集成管理提供辅助。②采购管理应用。以系统数据层为基础,风景园林建设EPC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与相关供应商、分包商、设备制造企业等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实时需求信息并获得有效响应,完成询价、订购、签约等采购工作。③决策支持应用。通过跟踪和记录在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创建基于信息集成技术的数据仓库,采用数据挖掘引擎和决策分析工具,风景园林建设EPC总承包商的管理者可以按选定的“决策主题”进行决策分析及查询,获得相应的决策支持。

  本文在阐述EPC模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BIM的特点,通过分析风景园林建设EPC模式应用BIM的必要性,探讨了风景园林建设EPC应用BIM的可行模式,以期为在我国风景园林建设领域推行EPC模式提供一种有效的信息化工具。

  [2]程建华,王辉.项目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施工技术,2012(16):18-21.

  [3]张建平,李丁,林佳瑞,颜钢文.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16):10-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代园林建设已经开始向多样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大众的认可。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下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协调,从而为城市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涌向城市,社会工业化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城市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影响。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使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通过园林建设也能够起到城市防风、防沙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对生态环境平衡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当前的城市供给大部分都是开放化的,并不是一个封闭式自主供给系统,因此,通过园林建设不仅能有效满足一些城市供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效益,为城市的经济健康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了评价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城市发展中强化园林建设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能达到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大气环境。园林中的植物在光合作用下能够释放大量的氧气,对城市温度、湿度都能起到调整作用,从而为宜居城市的建设作出贡献。其次,园林建设还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园林设计,在不同的季节园林建设能展示出不同的美化效果,促使园林更加有特点。园林建设可以说在城市发展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门面,更加能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和人民的素质。因此,强化园林建设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经济功能。

  城市只有不断的改善自身经济实力和人文实力,才能起到宣传城市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吸引外资。园林建设对于城市来说是重要的人文环境建设内容,能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形象,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而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而外资的投入则是提升城市经济实力的关键,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则能为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城市园林建设应当是具有层次并且虚实结合的空间,一般城市园林由绿地、绿色植被等构成,同时应当具有随着四季变换的作用,从而帮助城市与自然之间达到良好协调,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1]。但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城市平衡系统经常处于忽视状态,而比较看重实用性。如果长时间的不考虑园林景观的容量,则会导致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狭窄的空间中,不仅破坏了城市与园林之间的协调,也导致园林景观整个体系受到破坏。此外,一些城市在建设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等条件,选择栽种一些不合适的植被,甚至会制造一些不符合当地地理条件的景观,不仅没能让园林景观为城市生态服务,反而导致原有景观遭受破坏。

  当前阶段的园林建设是多样化并且现代化的,并不是传统园林建设中简单的修建花草都就可以。园林建设不仅要保证与城市环境发展特点相适应、与人们审美情趣相符合,更加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对于城市来说开展园林建设一方面要有效改善城市现有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园林建设能积极的融入到城市生态建设中去,为城市生态经济建设贡献力量[2]。但目前一些城市园林建设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思想状态,很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虽然也进行了城市造景,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一般管理人员数量都会被压缩到最低。甚至在以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我国大学中根本没有园林建设的专业,这使得我国严重的缺少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者。同时,在我国现阶段的园林管理者中很多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工人,这些工作者无法完全的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园林建设方法,导致出现了技术断层的局面,无法将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之间结合起来。此外,由于我国占地面积比较大,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园林建设中需要结合当地情况来实际开展,但是却缺少专业的人才培养,导致园林建设无法与实际需求之间相适应,园林建设经济效益无法线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措施

  不同的城市在园林建设需求上都是不同的,那么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一定要结合城市具体情况,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将自然环境纳入到园林建设中去,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建设[3]。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促使园林建设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所在。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对园林进行合理规划,凸显出园林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以便于有效促进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当前阶段城市园林建设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设效果,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并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努力将城市与乡镇建设联系起来,并将区域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之间结合起来。通过区域结合的方式来最大化的提高城市绿地范围,为城市的生态系统建设作出保障,也为城市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4]。此外,作为相关政府机关单位,一定要保证园林建设中的各项建设资金及时落实,建立起健全的城市园林建设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金有效落实,为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目前为止对于园林建设的专业人员主要依靠高校教育培养。但是从发展情况上来看国内在高校所进行的专业教育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技术性教学,对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经济等方面仍然缺少系统培训[5]。同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工作人员势必会面临着一些风险,其中涉及到了建设的战略规划以及风险评估等,这些都给园林专业的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校的培养却难以实现这样的全面教育,无法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及时适应工作环境。因此,为了能有效发挥出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一定要进一步对我国园林工作者进行教育改革,并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便于适应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及园林发展需求[6]。我国园林行业在发展中长时间的与市场脱节,使得很多工作人员都难以摆脱传统管理思维的限制,为了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当前还需要对在职的园林管理者进行二次培养,开展现代化专业课程,并聘请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指导,从而真正的促进我国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建设统一。

  我国近年来对于城市园林建设格外重视,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这一要求的鼓励下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就城市生态经济来说园林建设并没有真正的达到促进性目标。那么作为政府方面就一定要积极的给予支持,强调园林建设在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强对园林行业的重视,促使园林行业能够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有地位的行业,并成为一个集合旅游、人文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行业。此外,社会方面也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帮助,对此同样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经济建设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资金流入,从而整体上提升园林建设的社会地位,促进我国的城市生态经济建设健康发展[7]。

  我国的园林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而开展的,因此怎样利用工业场地和风景优势来进行符合当地的园林建设是当前重点。而国外在园林经济建设中理念比较先进,能够帮助我国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法国巴黎的雪铁龙公园建设,设计师实现了乡村与城市的无缝衔接,促使二者融于一个景观中,也促使空间得到了二次利用,让城市建设更加充满活力。因此,我国的园林建设不仅要做绿化工作,还要做一些符合具体情况的改变,真正的让园林建设更好的服务社会。

  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的园林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调整。在具体建设中设计者和管理者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开展,并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努力让园林建设发挥最大效果,为我国的城市生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殷献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徐州生态经济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5):120-123.

  [3]张德顺,赵子贤,雷学端,李秀芬,王小青.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J].山东林业科技,2016(08):201-203.

  [4]王修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辉煌的二十年[J].城乡建设,1999(02):28-29.

  前期造价管理工作的内容有:初步设计方案优化、编制投资概算、施工图预算等内容,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1)要从多方位进行决策,投资预算要科学合理,确定投资上限由于市政园林工程属于政府工程,具有公益的性质,且投资额较大,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项目的前期研究中,要充分掌握相关资料,进行多种方案的对比,从功能、技术、经济等几方面全面考察。在决策阶段的投资概算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因为一旦投资概算确定了,意味着投资的上限就确定了,也就确定了此工程造价管理的总目标。因此,投资概算确定是否正确合理,关系到工程的投资决策、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等方面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2)做好完善的工程规划,使其成为其他有关工作的基础(3)项目的进行要严格遵守相关程序。项目程序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特殊的属性,遵守项目工作程序是遵守管理制度的充分体现。(4)建立设计招投标制度,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进行造价管理通过招投标制度,可以使得竞标单位在设计方面更加的有自觉性,会以设计方案的经济实用等优势来争取中标。同时,通过价值分析法选出最优秀的设计方案,保证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同时,可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满足投资的上限,促进设计人员增强经济意识,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还要通过技术方面的创新工作来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促进技术发展,促进经济方面和技术方面更加有机的融合。

  在园林建设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的内容:招投标管理阶段、施工管理阶段、竣工结算阶段。(1)招投标管理阶段在招标文件中,应严格规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工程的结算方式、综合单价确定等内容。在招标文件中对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需要做出书面的规定,所要表达的意思要准确,不能模糊不定;在拟定的过程中要保持前后连贯的逻辑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要保证制定的原则和方案科学合理,增进人员对其的理解,减少因歧义造成的扯皮现象。(2)施工管理阶段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地方相关政策规定为保障,遵照事先双方确认的合同规定进行施工管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在此阶段中,工程量清单是进行造价控制的基础,工程量清单的编制需要遵守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等原则进行制,对应的编制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除了具备相应的工程造价的能力外,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方面的知识,对于项目工程施工也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实践能力。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特征描述要清楚还要简单明了,要保证不能有遗漏、或者信息不真实的项目,防止工程造价的偏差。另外,由于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在实际的施工中普遍有一定的调整,所以应当防范于未来,应明确规定最终的工程量按照实际施工完成的工程量来进行结算。(3)竣工结算阶段本阶段是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如何对一个项目进行收尾工作,确保各方利益都兼顾得当,需要公平合理、实施求是的做好结算工作,这也是最终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保证。

  由于材料的价格在整体的工程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在直接费用中一般占到80%左右,因此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要严格进行材料价格的控制。材料价格的控制主要包括:材料单价的控制,材料用量的控制两方面。(1)对于材料用量的控制,应严格遵照合同或工程预算清单进行控制,同时随着工程施工的进行,要及时调整施工用量,保证材料用量在控制范围内。(2)对于材料单价的控制,造价管理人员应随时关注材料市场价格,同时要关注施工现场的实际材料用量情况,要掌握材料的最新单价以便于对总体材料价格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常常需要进行工程变更以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工程变更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例如工程的设计不合理,造成实际建设的工程与发包图纸不符;施工中所采用的材料规格、质量等与设计要求不匹配等,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工程造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施工前及施工阶段要充分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譬如:严格设计图纸审核,严把材料采购关,对于材料和人员的用工分配要密切监管,严格禁止通过设计变更增加工程的规模、提升设计的标准等。只有做好这些前期的基础工作,才能确保工程在开展施工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支配一切可使用到的人力和物力。另外一个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不可避免的工程变更,特别是工程变更的时候所涉及到费用的增加时,要严格执行多方审核制,即:要通过设计方代表、建设方代表、监理方共同商议并进行签字确认,方可变更;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类的工程变更的时间越早所执行的效果越好,这样可以预防建设好的工程再拆除,造成资源及时间、人力、费用的浪费。因此,要安排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随地的掌握并记录所观察到的事情,然后在通过专业分析,给予相关的工程开展一些建议,密切关注工程开展的实际情况,严格监管工程造价。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进行现场管理,监督施工单位施工情况,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因素要严格控制,例如:材料的代用、现场签证、用工量的增加、增加预算之外的费用等。对于不可避免的工程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