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安博体育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1、借鉴国外经验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渴望实现的一种先进模式。它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是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的有机结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但如果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国外虽然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我国的大中城市似乎还在摸索中实践,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园林城市,就是建设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资源流动为命脉的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个类居住形式。生态园林城市崇尚生态伦理道德,倡导绿色文明,保护和营造地带
2、性植物群落,实施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能力,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来看,其核心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原来以城市园林绿化为主体过渡到低碳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绿色出行、绿色建筑、循环经济、建筑节能等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二是从追求外在的形象整洁美观等,转向城市生态功能提升、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保护、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等;三是从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必要的公共服务,转向作为改善人居环境、解决民生问题、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提升地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主要依
3、据;四是从关注一般的城市节能减排转向对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城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综合效应的关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于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背景下区域发展和城市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对于城市化而言,意味着更加注重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非生产性建设,更加注重城市化过程中的“自然生态化、社会人文化”等非物质消费性的方面,强调城市发展中的“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和丰富城市发展的内涵。另一方面对于生态建设而言,需要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相融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注重在城市发展、建设、文化等过程中融入生态意识、生态因素,是环境与发展的科学结合。国家生态园林
4、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的更高层次,是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一个最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生态园林城市分四大类型:第一类是新建的卫星城,从规划开始就注重节能减排、注重生态环保、注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以此为理念建设的新型城市;第二类是通过对现有城市的逐步改善改造和功能品质提升而形成的新型城市;第三类是对城市局部的社区进行改造升级;第四类是灾后重建,一步达到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和适宜人居的要求。二、国内外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在21世纪的重大绿化任务就是把以前的城市公园与开阔空间连通,如1987年美国总统委员会的报告中对21世
5、纪的美国总体描述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绿道网络,使美国居民能够自由地进出他们住宅附近的开阔空间,从而在景观上把这个美国的城市和农村连接起来。城市的绿地一方面为人们的进入和游憩活动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他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起了促进作用。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建立起了相互连通多层次的绿道网络,这对于四季独特的新工业革命时期人文景观丰富的新英格兰来说,绿道的建设不仅维护和改善了环境质量,而且通过适当的旅游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法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积极探索与城市相适应的生态园林形式,其中拉维莱特公园因其独特的形象格外引入注目,拉维莱特公园面积为33公顷,是巴黎市区最大的公园之一,园址上
6、有两条曾在19世纪初期开挖的运河,一条东西向的乌尔克运河主要是为巴黎城市输水和排水而开,它将公园一分为二,另一条南北向的圣德尼运河是出于水上运输之需,从公园西侧流过。拉维莱特公园除了保留古代造型外,更注重在各主题公园的多样性中突出绿色景观。镜园是在绿洲红松和枫林中竖着廿块整体石碑,一侧贴着镜面,镜子内外景象相映成趣,使人真假难辨,葡萄园以台地、跌水、水渠、金属架和葡萄苗为素材,艺术再现了法国南部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园景观;而下沉式的竹园由30多种竹子构成的竹林景观是巴黎市民难得一见的异国情调。新加坡位于东南亚,热带气候条件,前总理李光耀吸取欧洲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引入了花园城市理论,坚持不懈地为
7、居民创造健康的、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自己地处热带的气候、植物优势,以青绿和蓝色为城市主调,整个景色由热带植物交织,使整个城市宾宛如一座绿色的大花园;刚刚建立的商业区,也处于青葱翠绿的美好环境之中,在水道和楼房之间、楼房顶部、甚至地铁轨道下都见缝植草,在这个城市,是植物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弱化了钢筋混凝土构架和玻璃幕墙的僵硬线条,增加了城市的生态色彩,使人们走出家庭、办公室和学校时,感觉到自己身处一个花园式的城市中。大连市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授予世界环境500佳的城市,它首先把自己建设成美丽的海滨城市,建成了1300万平方米的绿地,使之成为北方绿色最浓的城市,在此基础上,以把它建设成一个以
8、大海为背景、以绿色为依托、以城市环境为品牌、以大型旅游活动为载体、以特色旅游项目和时装城、足球城、田径之乡、夜光城为吸引力的优秀旅游城市。青岛市注重突出市的“山、海、城”海滨特色与欧陆风情交融的生态环境,实施“城市绿肺工程”打造三大生态公园,为创办2011年首届中国(青岛)世界园林花卉博览会提供良好的条件;实施“城市绿肾工程”建设湿地公园,提高滨河区域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城市绿廊工程”添绿22条道路,加强公路铁路沿线两侧绿化整治,打造绿色公铁路走廊;实施“城市绿景工程”每年改造10处绿地,加强对市区快速路、桥梁等进行垂直绿化;实施“城市绿环工程”打造“双层园林生态圈”,建设城
9、区园林生态圈,抵抗风暴潮,减少城区灾害。三、关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必须保护古城建筑及文化遗产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国家,城市传承着历史文化遗产,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地域特色。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对待自然和文化遗产,常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把它当作发展的障碍而消极对待;另一种是把它当作宝贵的财富加以保护和继承。同时,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于保护和继承的财富,还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保护自然因素和自然景观;二是要保护古老优秀建筑,成功的园林城市规划观,又可以看到山林草地、牧野花园、古树古木相映的城市园林绿地。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必须构建城市森林“生态圈”城市森林建
10、设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防治污染、调节气候以及保证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作用。城市森林植被是实现生态平衡的总调度室,它在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的循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城郊的自然森林通过道路绿地网络引人城市,使城市座落于森林之中。纽约市的中央公园就是在城区建设的森林绿岛,北京海淀区也在建“城市绿岛”,上海也非常注重城市森林的建设。从而形成“森林围城,城在林中”的格局,筑起绿色的生态屏障。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必须加强建设中心城区“城市绿岛”推进城市绿色生存环境建设,不断增加绿色要素和绿色空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追求目标。大连市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在城市规划方面重要的一条就是增加公共绿
11、地,现在人均绿地面积已达到7.5平方米,在规划中注意各种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把各个小区建成花园小区,使整个城市成为大花园。城市建设应通过园林绿化培养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城市理念,引导人们逐步走向对自在自为的大自然内在精美结构的观赏。4、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必须营造市内公铁路沿线的“绿色走廊”公路是汽车交通时代的必然产物,汽车必然带来城市空气的极大污染,虽然每辆汽车的污染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来减少,但汽车总量的增加必然带来城市污染日益严重,为防护和缓解汽车排放给人们带来的污染危害,西方发达国家都重视在快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干线两旁配套建设“绿色走廊”。如在快速公路护栏以外和全封闭网以内的横断面上种植
12、草坪或木本花卉,或种植低矮灌木丛;在道路护栏上外挂花盆,在封闭网外侧种植灌木或乔木。这种沿快速公路和铁路延伸的绿色走廊,能减少阳光幅射产生的热岛效应,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驾驶员视觉和心理反映,使快速公路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美观而成为大地景观的绿色地带。5、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城市的区域文化特色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是区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各异。如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汉族文化区与少数民族文化区都呈现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城市建设要依据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利用区域特色的植物品种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和游憩环境。试论以科学发展
13、观引领合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李博平 朱来喜(合肥市规划局,合肥,230001)摘要文章针对合肥园林城市建设现状,探讨并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构建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努力把合肥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园林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园林城市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的一个目标、两个战略均与城市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关系重大。为此,国家建设部要求在
14、园林城市基础上,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在实施生态安徽战略,提出将安徽建成全国生态环境最佳省份之一。面对新的形势,合肥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决策,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创造一个宜居、宜游、宜商的良好环境。这充分说明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一五期间,为整体推进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城乡绿化发展,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目标是值得探索研究的课题。1、合肥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1.1合肥园林绿化概况合肥是一
15、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著名的绿色之城。建国后,全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活动,先后建设了逍遥津、包河等公园,绿化了大蜀山和古城墙遗址,辟建了一批街头游园、花坛和林荫道。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总长8.7公里、面积达137.6公顷的环城公园的建成,使我市呈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园林风貌。1992年,我市荣获全国首批园林城市称号。之后,始终坚持园林城市特色,加快园林绿化步伐,初步建成了合肥植物园、野生动物园、杏花公园、天鹅湖公园、翡翠湖公园、徽园、生态公园、新海公园、和平广场、市政府广场、胜利广场、黄山路园林大道、南淝河
16、沿岸及包河大道景观绿带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截止2005年底,我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5600多公顷,城市绿地率32%、绿化覆盖率37%、人均公共绿地8.7m2,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但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分别相差6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和3.3m2。1.2城市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城市绿化三项指标不高,目前我市城市绿化三项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列第14位,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列第3位,在全国87个国家园林城市(区)中居中下游。二是城区园林绿地发展不均衡,呈现西多东少的格局,其中蜀山区拥有绿地面积最多、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21m2,而瑶海区最少、人均仅为3.95m2。农
17、村森林覆盖率仅为14.8%,不足全省的一半。三是城市绿地系统急待完善,规划建绿滞后。较长时期以来,城市绿地以环城公园、西郊公园绿地为主体,南北城区及一、二环路之间公园绿地缺乏,环形加楔形绿地系统尚未真正形成。四是尚未建立市场化的养护管理机制。1.3加强合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势在必行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城市生态环境荷载。合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着力打造科教合肥、生态合肥两张城市名片。因此,我们要抓住十一五&qu
18、ot;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围绕合肥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141城市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众所周知,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合肥是一座内陆城市,境域内既无名山又无大川,既没有沿海城市依山傍水的自然优势,也没有历史古城厚实的文化底蕴。在省内,也不及芜湖、马鞍山大江穿越、城区有山的特色形象基础。然而,我们也有自身的优势:合肥是全国首批园林城市,具有良好的园林绿化基础;合肥市民具有光荣的绿化传统,绿色之城的美誉已深入人心;历届市委、市政府均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合肥在整体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
19、,如何展示城市风貌特色、塑造城市崭新形象、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认为,通过树立和落实园林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来实现这一目标是切实可行的。2、探讨园林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围绕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树立和落实园林科学发展观,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要求,致力于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使城市园林绿化由园林型向生态型转变。园林科学发展观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2.1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科普、减灾
20、避难等功能,是一项优质公共品,与市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发展城市园林绿地应体现人文关怀和便民、亲民、惠民的原则,以中小为主、大中小结合,缩小园林绿地服务半径,提倡园林深入生活,把公园景色搬上街头,凸现园林城市风貌,满足合肥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让城市园林绿化成果惠及市民百姓。2.2坚持全面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应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的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让城市座落在绿色之中,而且要注重质的提高和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形象和园林绿化品位,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审美、游憩和环境效益。同时,全面发展还体现在园林经济的振兴,建设节约型园林,园林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园林管理水平等方面
21、的加强,既巩固好现有绿化成果,又要增强园林事业发展后劲。2.3坚持协调发展。合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科学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园林与城市自然环境、街景和建筑相融合,与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个环节相协调。2.4坚持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带来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及子孙后代追求其本身需要发展的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园林绿化成果一代一代的永续利用。树立和落实园林科学发展观,必
22、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承、同等重要、互为因果、缺一不可的,也是合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方针和科学指南。3、以园林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合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园林绿化是合肥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时期,树立和落实园林科学发展观,关键是从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四大要素入手,按照统一规划园林绿化、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突出特色的原则,持续发展园林绿化事业,巩固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构建并完善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早日把合肥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1以人为本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
23、3.1.1城市园林绿地分布要相对均衡,缩小服务半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的生存发展质量。我市在园林绿化建设上本着以小为主,大中小结合的方针,尽量做到绿地均匀分布,缩小服务半径,实现市民出门500米见到一块小型公共绿地,出门2000米见到一处大型公共绿地或绿化广场的目标。目前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141发展战略,按照拓建东部、完善西部、巩固南北的总体要求,精心整合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各类园林绿地,尤其要解决瑶海区园林绿地偏少的
24、问题。3.1.2提倡园林深入生活。大多市民活动空间处于居住区-街头-学习工作办公区这种模式。城市园林绿化要以服务于市民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为宗旨,综合发挥其环境效益、审美效益和游憩效益。去年开展的拆违建绿为我市街头和居民区、办公区新增游园绿地245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后我市在加强城市街头小游园、小公园、小广场等三小绿地建设的同时,提倡园林深入生活,坚持绿化标准,抓好单位庭院、居住区和办公区的园林绿化建设,创造景色宜人的绿化空间,改善人居环境质量。3.1.3公园敞开化是一个趋势。园林属社会公益事业,公园大多是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即纳税人的钱来
25、建设的。开放公园,方便市民游憩、休闲,提供公共服务是合乎情理的。由于财力所限,加之公园负担过重,目前我市的逍遥津、植物园等一批市级公园尚不具备免费对全体市民开放的条件。但已对晨练人员、军人、劳模、老年人、残疾人、1.3米以下儿童等免费开放。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财政补贴公园的维护经费成为可能后,应逐步实施公园开敞化并免费对市民开放。3.2全面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3.2 .1千方百计扩大城市绿化总量。结合规划至2010年城市建成区300km2、人口300万进行分析测算,合肥城市绿化指标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规定城市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m2&qu
26、ot;的要求,未来五年(2006至2010年)城市需净增园林绿地5766公顷,其中新建公共绿地2230公顷。为适应合肥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需要,必须坚持生态和绿量为首选目标,严格按照老城区绿地率不低于30%,新城区绿地率不低于40%的绿化建设标准,加强各类新、改、扩建项目的配套绿化建设,确保新帐不欠。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公园、科学城公园、黄山公园、少荃湖公园、红珊瑚风景区、滨湖新区公园等一批大型规划绿地建设,开展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及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尤其要高标准规划建设滨湖新城,使之成为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区。3.2.2着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品位。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27、要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营造复层植物群落,注重植物造景和季相变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园林布局。一是营造园林季相景观。我市植物区系属南、北交汇地带,园林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在植物配置上,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种外来植物,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色彩丰富为主的园林景观,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二是合理辟建建筑小品及雕塑,与绿地达到最佳和谐,融文化于绿色之中。三是注重塑造一条街或一个街区的特色园林景观。四是丰富城市立体绿化景观。五是尊重自然,保持原生态环境,以营造传统园林景观为主,辅以植物造景式的现代园林景观。3.2.3加快振兴园林经济。
28、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园林系统老大难单位较多,包袱重,应积极融入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潮中,早改早主动,早改早见效益。尤其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园林要效益、职工要富裕已是一个必然。园林部门应立足自身优势,精心整合资源,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振兴园林经济,既促进园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又保证园林职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更加殷实。3.2.4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保护和管理。保护和管理现有绿化成果,尽量减少损毁程度,也是一种发展。一是加强城市绿化日常养护管理;二是加大园林监察力度,坚决查处毁绿案件;三是完善园林绿化法规,规范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四是探索市场化的养护管理机制,加强园林基础科学研究,
29、建设节约型园林,实现低养护目标;五是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管中心下移,形成全社会、多层级、网格化的绿化格局。3.3协调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3.3.1制定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当前,要围绕合肥市十一五发展规划、141空间发展战略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科学修订、编制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10年),坚持和完善翠环绕城、绿地楔入、绿带分隔、点线穿插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翠环绕城由环城公园、高压走廊环城绿化带、二环路绿带及外环高速公路林带构成;园林楔入绿地由蜀山风
30、景区、城市森林公园、水库边岸及磨店乡生态防护林、滨湖新区绿地等构成;绿带分隔规划在上派、店埠镇和双墩镇与城市之间布置三个带状公园和城市滨河生态廊道;点线穿插重点在城区均衡布局各类公园游园绿地和道路绿化。3.3.2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针对我市城区绿化发展不平衡,农村森林覆盖率偏低,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缓慢,自然山体和水系绿化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必须坚持统筹的原则,做到植树造林、植物造景和园林景观建设相结合,逐步实施绿化建设。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大力推进三县县城和建制镇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城镇活动,
31、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统筹城乡绿化建设协调发展。3.3.3与城市自然环境、街景、建筑相融合。城市园林绿化应积极融入城市街景和建筑之中。只有相互融入一体,巧于因借,才能形成和谐的城市环境,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所要求的。合肥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上,要按照尊重自然、修复自然的理念,更注重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林的营造;在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上,注重继承历史文脉,丰富文化内涵;在新建道路、公园、游园绿化上,加强规划设计,与周边街景和建筑风格相协调,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和形象。3.3.4与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园林是艺术,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绿化基础上的再创造,形成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为特色的景观
32、形象。它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文明创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必将促进我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反之加强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必将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具有较高的园艺水平和文化内涵。3.4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3.4.1坚持绿化标准。国家建设部明确了城市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标准,合肥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十条也作了具体规定。除因城市建设等特殊需要外,一定不能降低绿化标准,否则绿化欠帐日积月累后就是一个大缺口,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目标也就无法实现。3.4.2维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权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一样,一经编制批准后不能纸上画
33、画、墙上挂挂,应建立规划公示制度,接受广大市民监督。规划绿地建设应坚持统筹兼顾、先易后难、重点突出的原则抓紧实施。规划绿地确定后,要加强园林绿化设计,贯穿到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区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3.4.3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的建设,进行以濒危、珍稀动植物移地保护、优势物种驯化为重点的物种层次的多样性保护。挂牌保护古树名木,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规划,实施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绿色城市结构,改善自然生境,为提高生物物种的丰富度创造有利条件。3.4.4明确年度城市绿化工作目标,认真加以完成。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一项十
34、分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明确年度城市绿化工作目标,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作者简介:李博平合肥市园林局党委书记、局长朱来喜合肥市园林局办公室主任洛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探析摘要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以及生态规划和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出发,着重从城市园林的生态管理建设,尤其是搞好植保工作和自我保护园林绿地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洛阳,创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构建;河南洛
35、阳洛阳市是我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黄河中游的南岸,东傍嵩岳,西依秦岭,南有伊阕耸立,北有邙山屏障,中有伊、洛、瀍、涧4条河流贯穿其中,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增强洛阳市经济综合实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势必要求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要求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用来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绿色植物是21世纪城市的生命,人们对被污染城市人工环境的厌恶及重返大自然怀抱的渴望,必须靠发展城市生态园林来解决。
36、;洛阳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 “以悠久历史文化为依托,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现代化气息浓郁和适宜人类居住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动员全市居民广泛参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1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所谓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一个生态城市应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1。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相对最高效率的利
37、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民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人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相互协调。要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要营造生态城市的绿色景观,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地的覆盖率,同时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加大植树种草的力度。宏观层次上城市大环境绿化景观要精选树种,多种树,种好树,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中观层次上要大尺度开发道路绿化景观,对洛南新区道路绿化,东、西出入口绿化,老城区道路绿化带的改造都统一规划设计,突出各绿化带的主导树(花草)种和特色景观,营造色彩丰富和季节变化明显的复层混交林结
38、构;微观层次上社区园林景观要强化精品意识,着重丰富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营造“一园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一街一景点”的绿化新格局,在这3个层次上建立起来的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不仅可以优化本系统在当地的生态防护、基础设施配套等功能,而且可以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体现出文化休憩、景观形象的功能以及自然属情、审美情趣和精神文化内涵等。2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绿化规划是龙头,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先导,是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避免绿化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洛阳市园林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制定了19912000
39、年洛阳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随后下发了洛阳市大环境绿化规划。1995年5月,洛阳市园林局又制定了19942010年洛阳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近几年,又先后完成了王城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龙门东山风景区详细规划洛浦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城市出入口绿化规划。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指导城市建设,使各项城市活动逐步纳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轨道,并在规划指导下做到有效、有序地完善和提升现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结构,改善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系统再生能力,促进现行的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营向生态城市全面转变。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城市建设协调机制,强化政府机构在政策导向、规划执行和宏观调
40、控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统一、高效、有序、协调的生态规划建设体制和综合管理机制。3生态规划和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往往是把绿地系统作为附属规划,其所关注的内容仅仅是城市产业的结构布局,导致园林绿化只能在不适于搞建筑的破碎空间中见缝插绿,绿地的布局往往缺乏生态指标的研究,至于绿地的功能、生产单位对绿地的要求,则都是在城市物质形体建设完成后才考虑到的,其结果往往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破坏了城市人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而建成后的城市环境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到现代人居住对生态绿地的合理要求,因此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以保护自然景观
41、资源为基础,有景观规划师参与,从整体出发对整个规划区进行综合分析,使其景观结构、格局、自然特征和城市建设相适应,从而达到绿地系统的整体优化利用。近年来,洛阳市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合理划定,切实保证绿化用地,做到片、线、点结合,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扩大绿地比例,不断增加绿化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多样性。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将园林植物材料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组合,以满足园林各种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生机盎然的园林境域。“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是一个最基本的
42、生态原理安博体育。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越稳定,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生态园林本身就意味着生物多样性。植物是生态园林的主体和基础,单调的植物种类建立起来的园林失去人类的维护是不稳定的;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需要复层绿化,这一点没有植物的多样性是无法办到的;同时,应优先选用当地植树种类,以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丰富城市景观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再优美、再好看的植物和景观,如果一味地复制也会单调乏味。同样,城市环境状况的多样性,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城市的环境状况复杂多样,夏季城市温度高,需要种植耐热的植物;工厂有污染,需要种植抗污染的
43、植物;缺水的城市需要种植耐旱的植物;盐碱地需要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墙体和立交桥绿化需要种植丰富的爬藤植物。总之,要做到适地适树,才能保证植物的多样性。4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品位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少噪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也是一种生产力,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公园绿地就像一颗颗明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最贴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实用性,也最能反映城市绿化的功能性。洛阳市城市绿化建设紧紧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个目标,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突出抓好洛河两岸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发挥洛河
44、在洛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独特优势。洛浦公园的景观形象已经得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称赞,生态优势突显,要继续完善提高,抓好植物的调整、更新和补植,增强丰富的植物群落,进行湿地保护,建设“情人岛”,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城市园林的生态管理5.1搞好植保工作,逐步放弃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古代森林中,昆虫和植物是食物链的关系,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一般达不到危害的程度,这得益于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城市的园林植物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如果没有农药的保护,植物将彻底毁于病虫害。但近几十年,使用大量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造成环境污染、土
45、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杀伤有益生物,逐渐引起了对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视。目前生物防治已成为综合防治当中的重要内容。生物防治有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鸟类、益虫等的利用。生物农药的利用。生物农药就是利用昆虫的生育原理防治害虫和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通过保护和增加城市中天敌、鸟类、周氏啮小蜂、线虫、苏云金杆菌等,实际上也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生态园林需要植物的多样性,还需要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需要鸟类、蛇、青蛙、昆虫、微生物等这些天敌,缺乏生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猖獗繁殖,给园林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46、。5.2自觉保护城市园林绿地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园林绿化成果。一是加强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园林的意义,不断教育市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文明行为,倡导人们爱护绿地、保护绿化成果;同时保护鸟类和益虫,培养市民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自觉地保护环境;二是开展各种活动来保护绿化成果,如开展“大树认养”、“爱绿护绿”、“老年林”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增加广大市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三是制订一些保护城市绿化和环境的条例和规章,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绿地的社会氛围,营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环境;四是加强绿化执法队伍建
47、设,严格执行园林绿化法律法规。从传统园林发展到生态园林是我国园林发展的总趋势,它要求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环境保护学、行为科学、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大环境绿地规划,逐步实现园林建设在城市中到城市融于园林中的过渡。从指导思想上,应将园林环境效益放在园林综合效益的首位,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大面积普通绿化,保护与发展自然风景区,大力发展城市外围生态园林绿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创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
48、发展。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洛阳市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和吸收各国和各地区的先进经验,以期进一步加快洛阳市生态园林建设,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淄博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作者:梅红霞 来源:中国环境报 添加日期:12年03月01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此以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城区为例,对淄博中心城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生态文明视野下其他地区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中心城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现状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山
49、东省淄博市的城市建设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进程,“淄博中心城区、次淄博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市的带动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但是,淄博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其一,城市规划难以实现。淄博市的总体规划最早于1957年开始编制,1960年完成第一次总体规划,以后历经1979版、1987版、1994版、2005版4次调整修订。历次规划都对淄博的城市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指导作用。最新版的总体规划在城市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布局结构、发展策略等方面确定得较为合理,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明确恰当。但是,在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方面挖掘不够,生态和谐宜居的城市
50、目标很难完全达到,做大做强做美做畅淄博中心城区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其二,带动作用不够凸显。淄博中心城区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淄博中心城区无论是城市规模、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城市建设档次和水平都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称,对全市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带动和辐射功能急需强化。其三,生态环境建设需继续改善。在水系建设方面,没有很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园林绿化缺乏应有的特色,城市建设缺乏地方文化气息,精心化、专业化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区内绿地不足,分布不均,尤其是老城区东部、南部公共绿地偏少,城区内公共绿地与城区外围防护绿地、风景绿地没有很好地衔接,没有形成统一的绿地系统;公共厕
51、所、垃圾中转站、垃圾箱等环卫设施不足且分布不均匀,老城多,新区少。其四,城市文化内涵需进一步提升。淄博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但是淄博中心城区在规划建设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传统文化优势;新区城市建设缺乏标志性建筑,板式小高层住宅沿街布置,形成两堵城墙;淄博中心城区城市管理水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不够高,老旧社区、背街小巷、马路市场等存在大量管理死角,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在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淄博中心城区将针对制约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各种因素,动员社会力量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第一,明确规划建设重点。淄博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重点在于疏解老城片区人口,对东部化工区、张
52、钢片区、南部建材区实施搬迁改造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加强高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调,高档次、高水平建设新城片区,利用交通优势建设物流商贸片区。在滨博高速公路以西建设淄博教育园区,提升淄博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第二,推动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淄博中心城区建设总体上要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改造相结合,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大相结合,按照“拓展西、北,改造东、南,提升中部,衔接周边”的城市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人流物流便捷、城市管理高效、经济文化繁荣、社会事业发达的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第三,着力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实施以水系、绿化、
53、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加大城区水系建设,做活水的文章。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系资源,重新调整中心城区水系规划,加大水面建设,构建城市风景水系。具体实施中,实现“五纵、四横、五湖、三湿地、一生态公园、多节点水面”的效果。通过实施大面积的水系景观建设,实现城水相依、水系相连、人水相融、水清园绿的景观效果。全面构建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上,全面推进道路绿化、小区绿地、公园绿地、街头游园等各类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络化布局,推进精品园林建设,塑造文化内涵浓郁、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景观。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加快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尽快
54、达到全部按照一级a标准排放的目标。加快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设施建设,对垃圾焚烧电厂进行扩产改造,加大对粉尘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大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第四,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淄博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培育打造文化品牌,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名城。规划建设要体现淄博文化特色。从城市的总体规划到单位建筑,到公园绿地等都要展示淄博文化特色,考虑文化因素,体现文化品位。要深入挖掘齐文化、足球文化等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城市建设各方面,使淄博城市建设展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文化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气息强烈、具有鲜明淄博文化特色的现代化
55、的文化中心,为弘扬淄博传统文化打造坚实的平台。强化精细化理念。在城市建设中,要始终将精细化意识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淄博中心城区既要做大做强,又要做美做畅,每一项规划、每一个设计、每一块绿地、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都要体现精细化,做到最好、最精、最美,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人与城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初探日期:2010-02-06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卢元爱 李雄珍字体:大中小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
56、的一个子系统, 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提出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安博体育、广东生态发展主力军、山区宜居优选地的城市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绿为主、文化融合、经济适用的原则,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夯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 一、坚持以绿为主的生态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高及对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趋重视,绿化建设越来越受关注。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绿色植物具有除尘、消音、净化空气、美化环
57、境、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能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的生态平衡得到保障。目前,我市绿化三项基本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市区道路绿化普及率为94.01%、平均绿地率26.85%,达标率82.86%。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通过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建绿等措施,基本实现了市民出行500米即可步入绿色空间的目标。 城市绿化的主题是植物,这就要求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迫使我们从空间去寻找绿量。改善植物空间分布的状况,建立相对稳定多样化的园林植物复层种植结构,大量采用耐阴的小乔木、花灌木、草本宿根花卉、草坪等构造多层植被植物,如在解放路灯
58、柱悬挂花钵,达到了增绿、增花、增色的效果。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好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将城市周围的山岭及河流湖泊加以绿化和美化,植树种草,整治水体,营造青山碧水的风景区,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我市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三江六岸,皇岗山、帽峰山、芙蓉山、莲花山,山、水、城,三位一体。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依山傍水而建的矿山公园、韶州公园又为韶城市民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 二、坚持文化融合的景观原则
59、城市园林绿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的同时,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建设之中,烘托出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从而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我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应结合我市传统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韶关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的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建设街头小游园、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坚持文化融合的景观原则,就要有精品意识,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
60、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化的需求。 街头绿地作为一个城市的面貌,必须考虑美观和遮荫效果,主要以观赏树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建筑小品、水池、雕塑、广场等艺术手法,如河滨公园的诗碑长廊、北江大道的雕塑一条街、环园路雕塑、西河桥头的关帝楼雕塑、张九龄曲江园等,既把韶关的人文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又为市民创造了一个游乐、观赏、休息舒适优美的环境。工厂前区、办公楼前,可以采取游园的形式,有花架、雕塑、喷泉、花坛、草坪、园林建筑小品等进行造景、创造一个宁静而优美、有一定园林风格的环境。如海关前面的环碧园已经成为韶关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主题公园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人类利用智慧和创造能
61、力的产物。莲花山上莲花樵唱、韶阳楼昭示城市的文明,矿山公园芙蓉丹灶书写着韶关矿产资源发展史,韶州公园提供了城中森林的休闲之感。 三、坚持经济适用的发展原则 当前,建设节约型园林已成为各地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在节省绿化建管的成本的同时提升养护品质。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施工养护及运营管理规范,集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与能源。 建设节约型园林又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而涉及面广是其显著特点。要从园林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
62、营等各个环节抓起,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确保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园林,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园林绿化,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之路,追求朴实自然的园林气息。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既有地方特色又更为可靠、廉价、安全。乡土树种能够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有较强抵抗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的能力,从而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结构和发挥多种生态功能,有利于减少养护成本。要使乡土树种得到广泛应用,就必须加强对育苗技术的研究,建立乡土园林树种基地。目前,我市已
63、建立了沙湖苗圃园林科研基地,加大对乡土树种的研究开发,促进乡土树种规模生产,丰富园林植物的品种,满足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同时,根据我市坐拥三江六岸的独特地理位置,沿河的绿化地带采取河水浇灌,公园绿地、绿化分车带采用滴灌的方法,有效地节约了绿化管养成本。 在当前这种以生态学学科为背景的世纪,创建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文明城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生态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应得到广泛的关注,在这样的浪潮激荡下, 我们必须坚持以绿为主、文化融合、经济适用的原则,把韶城建设成生态园林城市,为建设生态文明韶城奠定基础,实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广东生态发
64、展主力军、山区宜居优选地的目标。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建与管理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摘要:论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科学内涵、生态园林主要功能及生态园林在城市中的应用。一、引言城市是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
65、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二、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木和藤木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
66、,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三、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第一,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第二,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第三,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
67、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四、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如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实践,不断总结才能有所发展,因此,仍可以做不少的探索,有的也许已经做过但没认识到它的生态意义所在。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增加绿量。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是由绿量决定的,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叶而积的大小。实验证明,大树的绿量最大,生态效益也最大,而且管理起来投资最小,所以要多栽植大规格乔木,或移栽成形的大树,这样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外,还要见缝插针地补绿造绿,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及屋顶绿化,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营造具有园林特色的生态小气候。如人行通道、交往空间要营造遮荫环境大型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高考英语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语法专辑-全国名校名卷优选练语法专题7定语从句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成果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评估课时作业(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项检测(含解析)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训练(人民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项检测(含解析)专题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训练(人民版)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项检测(含解析)专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训练(人民版)